第五届中国制度经济学论坛将于2022年11月19-20日在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召开。自发布征文启事以来,共收到113篇投稿。组委会邀请了相关领域专家对所有论文进行了匿名评审。每篇论文均为三位专家评阅,最终取平均分。为充分保证论文报告和评论时间,最终选出60篇论文参会,名单如下。考虑到疫情形势,本次会议改为线上举行,具体会议议程稍后公布。
第五届(2022)中国制度经济学论坛论文入选名单
序号 |
题目 |
作者 |
作者单位 |
1 |
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raining and Corporate Green Innovation: Evidence from Chinese Listed Companies |
Jinping Sun1;Yafei Li 2 |
1.The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, Shandong University;2.School of Economics, Peking University |
2 |
Environmental Uncertainty, Entrepreneurial Governance, and Entrepreneurial Outcome: Evidence from 9 million Chinese Firms and 246,000 Economic Policies |
Weiliang Zhang |
Department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,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|
3 |
Environmental Jurisdiction and Energy Efficiency:Evidence from China's Establishment of Environmental Courts |
Weimin He;Bin Wang |
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|
4 |
Move to innovation: Place-based industrial relocation policy and firm innovation in China |
Xian Zhang 1;Jinchuan Huang 1;Ziqing Yuan 2 |
1.Dept. of Economics, Jinan University, Guangzhou, China;2.Dept. of Real Estate and Construction, University of Hong Kong, Hong Kong SAR, China |
5 |
灾害冲击下的空间协同发展:增长目标视角 |
陈邱惠1;李书娟2;徐现祥1 |
1.中山大学岭南学院;2.暨南大学经济与社会研究院 |
6 |
环境强监管是否抑制了重污染企业的债务融资?——来自新《环境保护法》实施的证据 |
陈屹立 |
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、西南政法大学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研究院 |
7 |
劳动保护、技能-资本互补与企业智能制造转型——来自机器人进口的证据 |
陈勇兵;李辉;林雄立 |
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|
8 |
The Real Effects of Innovation oriented Industrial Policies: Evidence from China |
程华1;Kishore Gawande 2 |
1.南开大学金融学院;2.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商学院 |
9 |
“中国特色”公司治理的效果与机制研究:一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|
程磊1;孙震2 |
1.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;2.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|
10 |
中国环境保护税、挤入效应与企业劳动雇佣 |
程振;赵振智 |
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经济管理学院 |
11 |
新三板分层制度与中小企业创新——基于信号传递机制的视角 |
戴天仕;赵琦 |
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|
12 |
非正式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:以儒家文化为例 |
邓国营;田袁果;王思远 |
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|
13 |
文化多样性与犯罪率——基于方言视角的经验研究 |
邓国营;田袁果;王思远 |
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|
14 |
“格物穷理”之道:宋代理学与科技发展 |
董保民;程博文;苗健铭 |
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|
15 |
数字政府建设对营商环境评价的影响:基于微观企业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|
范亚丽1;张新芝2;黄京磊3;刘飞仁4;谢丹夏5 |
1.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,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;2.江西省民营经济研究院;3.清华大学社科学院;4.江西省生态文明研究院研究室;5.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 |
16 |
增长目标与环保注意力分配 |
冯国强 |
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|
17 |
市场信息透明化、交易信任机制与产品质量博弈 |
高子茗1;刘秉镰1,2 |
1.南开大学经济学院;2.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|
18 |
融券卖空视角下的股份回购:价值管理还是短期效应 |
顾小龙1;辛宇2 |
1.广东财经大学智能财会管理学院;2.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|
19 |
社会信用与企业创新——基于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的准自然实验 |
郭树龙1;汪永强1;刘玉斌2 |
1.天津财经大学商学院;2.天津财经大学法律经济分析与政策评价中心 |
20 |
制度变迁的经济史分析——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|
贺城1;谢地2 |
1.辽宁大学经济学院、沈阳药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;2.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|
21 |
社会资本促进创业了吗?——普遍信任、公民规范与社团参与的异质效应 |
黄实磊1;吴翌琳1,2 |
1.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;2.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 |
22 |
债务置换政策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|
李明琢 |
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|
23 |
分权改革、政治激励与污染排放:来自中国企业的证据 |
李欣泽;郭诗怡 |
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|
24 |
司法领导更替与公司违规 |
李雅梦1;周洲1,2;冉戎1,2 |
1.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;2.重庆大学中国公共服务评测与研究中心 |
25 |
法制环境、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商业信用—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|
李永奎1;刘晓康1;李建红2 |
1.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;2.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|
26 |
动物的“制度”行为与人类社会的制度起源 |
李增刚 |
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|
27 |
知识产权司法强化能否真正服务于创新驱动战略?——基于行业研发竞争机构异质性讨论 |
刘秉镰1,2;高子茗1 |
1.南开大学经济学院;2.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 |
28 |
环保司法诉讼与企业污染治理:惩罚还是震慑? |
刘秉镰;高子茗 |
1.南开大学经济学院;2.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 |
29 |
破产司法强化与稳就业——来自(最高法)企业破产审理改革试点的证据 |
马林1;余明桂1;强皓凡2 |
1.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;2.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|
30 |
国内制度约束与企业海外投资动机 |
孟醒1;王争2 |
1.宁波大学商学院;2.Business and Law, De Montfort University, Leicester, UK |
31 |
企业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过程的影响及分化——兼论技术的制度决定与劳动者的应对 |
宁光杰 |
山东大学商学院 |
32 |
信用体系建设激发经济活力的中国经验:基于地区创业的视角 |
牛耕;何雨可;赵国昌 |
西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研究院 |
33 |
地方政策不连续、住宅用地出让与容积率规制 |
秦蒙1;杜聪2;刘修岩3 |
1.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;2.浙江省金华市市委;3.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|
34 |
不完全契约视角下平台企业纳税遵从激励效应研究——基于电商法实施的经验证据 |
邵学峰;陈实 |
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|
35 |
异地国有股东促进企业跨区域发展了吗?——基于上市公司子公司分布数据的实证研究 |
王彩萍1;姜彦君2;黄志宏3;李善民4 |
1.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、髙级金融研究院;2.中山大学髙级金融研究院;3.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;4.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|
36 |
Property Right, Intertemporal Selection and Inequality |
王琛 |
School of Economics and Resource Management,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|
37 |
劳动保护制度有助于改善财报信息可比性吗?——基于《社会保险法》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|
王聪1;强皓凡2;贾佳鑫1 |
1.中山大学管理学院;2.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|
38 |
政府数字化转型与企业投资——基于政府大数据管理机构设立的经验研究 |
王丹1;于文超2 |
1.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;2.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、制度经济学研究中心 |
39 |
环境司法强化、地方治理与企业绿色创新 |
王凤荣;高维妍;王玉璋 |
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|
40 |
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何以兼得?——碳风险下企业债务违约的波特假说之谜 |
王嘉鑫1;强皓凡2;梁宇超3;牛晓健2 |
1.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;2.复旦大学经济学院;3.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 |
41 |
中央环保监督、地方政府行为与企业环境绩效 |
王贤彬;钟夏洋 |
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|
42 |
合作以保护权利:避风港规则的司法实践与未来方向 |
徐恺岳1;魏建2 |
1.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;2.山东大学《山东大学学报(哲社版)》编辑部,山东大学中泰证券金融研究院 |
43 |
农业产值、土地权属与合约选择——关于佃农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|
徐亚东1;张应良2 |
1.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;2.西南大学农村经济管理研究中心 |
44 |
产业政策与资源集聚——基于“有为政府”视角的经验证据 |
杨继东;魏冉 |
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|
45 |
中国女性创业高参与率之谜——来自《计划生育法》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|
叶文平1;胡明志2;朱沆3 |
1.暨南大学管理学院;2.浙江工业大学管理学院;3.中山大学管理学院 |
46 |
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与县域经济增长 |
张继武 |
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|
47 |
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是否促进了农民增收 |
张继武1;乔元波2 |
1.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;2.山东大学县域发展研究院 |
48 |
“南官北调”与地区经济增长——基于中国北方省份的实证研究 |
张靖和 |
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|
49 |
撤县设区改革与区域空气污染——从分权和地方竞争的角度分析 |
张文赞;江国传 |
|
50 |
政府债务资本注入和实体经济杠杆率——基于地方政府专项债募集资金用途的证据 |
张小茜;王志伟 |
浙江大学经济学院、浙江大学金融研究院 |
51 |
新《环保法》是否影响企业的信贷获取——基于环境责任表现文本分析的证据 |
张小茜1,2;黄彬2 |
1.浙江大学经济学院;2.浙江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 |
52 |
人口流动与最优社会保障区域协调模式 |
张熠;陶旭辉;韩雨晴 |
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 |
53 |
Do pilot zones for green finan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promote energy savings? Evidence from China |
Zhenhua Zhang 1;Jing Wang 2;Chao Feng 3;Xi Chen 2 |
1. Institute of Green Finance, Lanzhou University;2.School of Economics, Lanzhou University;3.Schoo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Administration,Chongqing University |
54 |
中央环保督察如何影响空气污染治理?——中国337个城市日度面板数据的新证据 |
张振华1;赵明诚2;冯严超3;宋顺锋4 |
1.兰州大学绿色金融研究院;2.兰州大学管理学院;3.郑州大学商学院;4.College of Business, University of Nevada Reno, USA |
55 |
声望溢价、阶级固化与显示性偏好——来自“双一流”政策的证据 |
章韬;谢燕娟 |
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|
56 |
知识产权保护执法效率与企业数字化转型——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|
甄红线;王玺 |
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/中国内部控制研究中心 |
57 |
“大而不倒”幻觉与金字塔控股结构下的“预算软约束” |
郑志刚1;朱光顺2;袁浩洋2;郭杰3 |
1.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,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;2.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;3.杜伦大学商学院 |
58 |
数字化转型能有效提升企业跨地域创新水平吗? |
周冬华;万贻健 |
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|
59 |
制度性摩擦成本与经济增长 |
周清杰;于冬瑶;徐凤 |
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|
60 |
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抑制制造业服务化了吗?——来自民营上市企业的经验证据 |
周洲1,2;裘逸天1;冉戎1 |
1.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;2.重庆大学中国公共服务评测与研究中心 |